第一百零九章 香皂(求追读)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话本小说 >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 第一百零九章 香皂(求追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九章 香皂(求追读)

  “火药?”许安闻言一惊,方才记起自己向京城写过信。

  他没想到这么快,朱元璋便将火药给他送了过来,而且还是朱标亲自送来的。

  “没错。而且这次我还给你送来一个人。”朱标笑着说道。

  “可是皇后娘娘让你送过来的?”许安轻声问道。

  他在朱标说起要送给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心中便出现了一个不好的预感。之前皇后娘娘就给他送来一个人,胡惟庸的女儿胡春仪,甚至连宫女小红也留在河内不走了。

  他现在都还不知道要怎么搞定她们。

  若是马皇后再送来一个女子,他恐怕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了。

  朱标轻笑道:“你怎么知道的?就是母后让我给你送来的。人现在已经送到县衙了,胡春仪和苏了了已经帮你接下了。”

  许安以手扶额,只觉得自己以后的生活,恐怕会更加艰难了。

  “先不说这些了,火药在哪儿?”许安急切的问道。

  有了这些火药,他不但能够制造更多的神火飞鸦,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陶承宗的火炮再高更进一步。因为他给朱元璋的火药数量,比制造两千架神火飞鸦的实际需要多了两成。

  这多出来的两成,就是许安打算给陶承宗用来改造火炮的。

  “火药如今还在县衙门口。”朱标说道。

  “烦劳殿下派人将它们送到火炮局。”许安说道。

  “火炮局?”朱标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许安为了区分陶承宗和陶成道的工作,将陶承宗的机构改为了火炮局。陶承宗如今主要的任务,便是制造神火飞鸦和改造火炮。

  陶成道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燧发枪。

  “一个专门制造神火飞鸦的地方。”许安笑道。

  火炮局建在了距离县城大约五里的地方。

  一个占地约有百亩的大院子。

  “臣陶承宗拜见太子殿下。”陶承宗没想到太子会驾临火炮局,只感到诚惶诚恐。

  片刻功夫,沐英也跟着一同来到了火炮局。

  “这火炮局还真是气魄。”朱标看向陶承宗,轻声问道,“本宫听说你在造一种名叫火炮的东西,那就是什么呢?”

  “殿下,火炮也是火器的一种,但是相较于火绳枪这种,它的特点是射程更长,杀伤力更大,但问题是重量较大,操作更加复杂,更适合远距离攻击,不适合冲锋,但是对于攻城、守城则是非常强大的武器。”

  朱标眼神瞬间明亮:“还有如此武器?如今已经到什么程度了?”

  陶承宗尴尬的摸着脑袋:“殿下,现在还是摸索阶段,距离成功还很远。”

  “不着急。慢慢来。”朱标笑着对陶承宗说道,“等到你研制成功,孤定然在父皇面前给请功。”

  许安无语的看了一眼朱标,心中暗道:你怎么来抢我的活了。

  陶承宗闻言,激动万分:“多谢太子殿下,臣一定鞠躬尽瘁。”

  朱标将火药给运进了火炮局。

  随后他们便回到了县衙。

  “博仁,沐大哥,如今川蜀之战不利,父皇深为担忧,不知你们可有什么计策?”朱标轻声说道。

  战事不利,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增兵。但是如今朝廷国库,却已经无法负担不起增兵。

  这也是朱元璋烦忧的事情。

  历史上,川蜀之战非常顺利,除了丁世贞偶有反扑之外,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也没有遇到过大败,但如今的川蜀之战,单是傅友德就是连败三次,折损兵力数千。

  更不说何文辉秦陇被伏。

  “殿下,蜀夏政权已是日薄西山,就算打几场胜仗,也是强弩之末。根本无需担心。”在许安的记忆里,六月一日汤和便兵至重庆,明升出降,七月十日傅友德围成都,七月十五日指挥万德送明升至应天府,明夏政权彻底覆亡。

  但是由于傅友德接连兵败,导致各路明军进展不顺,如今已是七月中旬,战事仍不见结束的迹象。

  朱标不知许安的信心何在。

  现在朝廷之上,主张退兵的大臣也不在少数。

  毕竟战事不止,糜耗的军费,都是日以万计,对于朝廷而言,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战事若是久不止息,对朝廷而言,亦是负担。”朱标叹道,“川蜀之战,已经半年有余,若是再继续拖延不止,朝廷也将渐渐力不从心。只能退兵了。”

  许安心中一凛。如今耗费如此巨大,最终无功而返,岂不是劳民伤财?

  今番退兵,极有可能明年再行征伐,但是明年徐达还要北伐,朝廷难道还能够支撑两场战事?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今年结束川蜀的战事。

  他很清楚,虽然明军如今受挫,但其实明夏所受到的压力更大,他们看似取得了几场胜利,但却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比明军更加希望结束战事。

  “殿下,我倒是有个建议,正好可以试试。”许安说道。

  朱标闻言一喜,急忙问道:“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朝廷虽然无法增兵,无非是粮草问题。但是有一支军队,却无须这样的担忧。”许安轻声说道。

  朱标眉头一皱,轻声说道:“你是说沐大哥的亲军?”

  许安点了点头:“如今这支军队,已经装备了一千支火绳枪,正好可以用夏军作为磨刀石。而且如今火炮局中,还有两百架神火飞鸦,也可以让他们带上,虽然不敢说所向披靡,但攻打一两座城池,应该够用了。到那个时候,各路明军受到的压力减小,反会以雷霆之力压倒夏军,则其覆亡必速。”

  沐英的军队只有三千人,所需粮草本就不算多。单是积留在河内的粮草,便足够他们开拔了。

  朱标见识过火绳枪和神火飞鸦的威力,若是沐英的军队前往增援的话,那将比派出五万大军更加强大。

  他沉吟片刻,便说道:“沐大哥,孤看许安的建议甚好,便由你率军前往支援傅友德将军,务必及早拿下成都,一举克复川蜀。孤即刻返回京城,向父皇禀报此事。”

  许安轻声说道:“我看沐大哥也即刻派兵出发,兵贵神速。况且这件事陛下必然也会答应的。”

  “博仁说的对。”朱标轻声说道,“兵贵神速,若是父皇怪罪,孤来一力承担。”

  许安心中暗笑。

  以朱元璋对于沐英的宠爱,这点事还真算不上什么。

  “殿下放心,末将这就去准备,三日后出发。”沐英向朱标施礼说道。

  朱标也跟许安等人作别,返回京城。

  “博仁,原本还想与你把酒夜谈,看来只能再等下次机会了。”吴淮和孙礼向许安笑着说道。

  “若是不想走,正好可以在我河内县当个县丞、主簿,每日可以把酒言欢。”吴淮、孙礼闻言,俱是相视一笑。

  许安送别朱标人等,便是回到了后衙,他瞧见胡春仪和苏了了在教一个女子写着什么,便晓得她就是马皇后给他送来的人了。

  刘伯温的孙女,刘婉芝。

  他也没有去打扰她们,而是从一个屋子里,搬出来猪油等物,开始试验香皂的制作。

  这个时代,虽然也有一些用来辅助洗浴的物品,但他总是用的不顺手。

  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记忆,打算做个香皂试试。

  他现在有的是钱,不缺材料。而且香皂做出来后,卖给那些王侯将相、富商大贾,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你这是在做什么啊?”忽而间,一个清脆的声音传入了许安的耳朵。

  他抬头一看,却见一个女子正眼巴巴的看着许安手里的东西。

  双眸如星,眉带春山,面容姣好,青丝如瀑。

  “我在做香皂。”许安笑着说道。

  “香皂是什么啊?”刘婉芝不解的问道。

  “香皂,是一种洗浴用的东西。跟皂角相似。”许安笑着说道,“用香皂洗完之后,浑身都是香香的。”

  刘婉芝闻言,却是满脸不可思议的问道:“真的吗?可是这不是用猪油做的吗?”

  许安一愣。她竟然还认得猪油。

  像她这样的大家闺秀,难道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双目不识五谷的吗?

  “没错。就是猪油。”许安笑道,“就是因为是用猪油做的,所以才会香香的。”

  “我不信。你肯定是骗人的。皇后娘娘说了,你就是骗子。”刘婉芝轻声说道。

  许安更是一愣。我啥时候骗过人了,马皇后怎么能这么编排我呢?

  “那我们打个赌怎么样?”许安笑着说道。

  “赌博是不对的。”刘婉芝说道。

  许安刚想要以手扶额,发现自己的手上沾满了猪油,最后只好放弃。

  “那我们做个约定怎么样?”许安说道。

  “什么约定?”

  “如果我做出的香皂,洗浴过后的身体是香香的,你就给我绣一个香包,若是不香的话,我送给你一个玉如意怎么样?”许安说道。

  “婉芝,你可不要信他,他肯定是骗你的。”胡春仪忽而走了过来,拉着刘婉芝手说道。

  她看着许安在做的东西,也不由得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香皂,等做出来了,给你们一人一块。”许安说道。

  “多久才能够做出来?”

  “一个月。”

  “这么久?”

  “不想要就算了。”

  “要。为什么不要。”

  制造香皂,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流程,一个是皂化,一个是熟成,皂化反应时间很短,但是熟成期却很长。皂化只需要两刻钟的时间便可以完成,但是要完成熟成期则要二十八天以上。

  许安将皂化好的香皂取出,寻了一个麻布,用来晾晒。

  他只是按照自己的记忆,进行的香皂制作,也不知道做的究竟对不对。

  暂时只能听天由命了。

  三天后,沐英率领三千亲军赶赴广元府,他这一走将全部的火绳枪和神火飞鸦全都带走了。

  朱二虎手底下的士兵,重新又回到了长枪的装备。

  好在火器局对于火绳枪的制作已经成熟,很快他们便能够重新装备上火绳枪。

  已经拿惯了火绳枪,再拿回长枪,对于这些士兵而言,还是有些不习惯。

  如今已经将要八月,北方仍旧没有下雨。

  对于百姓而言,今年的收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指望了。

  他们的粮食,能不能够支撑到明年春耕,仍旧是个问题。

  而且许安很清楚,明年却将是旱情最严重的的一年。

  要想解决北方的灾情,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但是北方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所以许安打算是派人前往南方买粮。

  但是买粮是一件大事。

  而且粮食贩运也是非常困难,所以他必须要成立一个商队,才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只是他手底下没有什么商人可用。

  他能够记起的洪武年间的商人,只有沈万三,但是他的家族因为捐资敬献有功,深得朱元璋的欢喜,沈万三的孙子沈森被封为广积库提举,另一个孙子沈玠被封为了户部员外郎。

  以他们如今的家势,自然不屑于给许安行商的。

  他只能自寻帮手。

  而且如今诸多事务,都要吴四来料理,已然有些力不从心。

  许安想了想,来到了义学中,他打算从中选出几个帮手,慢慢培养。

  他先是找到了高启,向他问道:“老师,这些人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高启沉吟片刻,便是说道:“诸位士子虽然算学都已精深,但他们皆是要科举的,绝无可能涉足商道。不过倒是有几个工匠时常前来偷学,我看倒也算是个好苗子。”

  “工匠?”

  “没错。就是修河渠的工匠。他们见到会写字会算数的,只需要坐着登记,便能够拿到比他们还多的工钱,心中感到既羡慕又嫉妒,于是便趁着自己歇工的时候,就进到义学里偷学。”高启叹道,“开始的时候,他们被守卫拦住,打的浑身是伤。但他们锲而不舍,我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进来跟着学了。”

  高启所说的几个青年,年纪都在十八岁以上,原本不符合义学的进学要求。

  但此刻许安却是如获至宝。

  什么都不会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爱学。

  “老师,他们在何处?”许安兴奋的说道,“他们正是学生需要的人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