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价值百万的花王卫生巾广告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话本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价值百万的花王卫生巾广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价值百万的花王卫生巾广告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二章价值百万的花王卫生巾广告临近清明的时候,浦江的风也跟着乱了起来。

  这个时候走在马路上,时不时就会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沙迷了眼。

  江山骑着一辆自行车,顺着人流拐向了东方都市报社。

  报社外墙上“红星”洗发水的广告,已经被幸福可乐的广告覆盖住了,

  与十一面动画墙相映成趣的广告墙,反倒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江山曾和大哥商量过,不想让报社的外墙体现出更多的商业气息。

  到底还挂着文化单位的招牌,即使以后被重金收买。

  也定是一排别具风格的商业广告墙。

  但,正因为只留了这一面广告墙,谁要是想上,就必须5000元起步。

  “早,鲁师傅。”江山路过传达室时,对正在擦电视机的门房大爷招呼了一声。

  “早,江编辑,”鲁师傅的心情相当不错。

  “呦,”江山大脚撑地,刹住了车:“电视机买回来了?”

  “可不,”鲁师傅端着搪瓷盆走了出来:“报社一共就买了四台,江总编还分了一台给我。”

  江山赶紧脚一蹬往里赶:“我也得赶紧去看一眼。”

  “还能少的了你,”鲁师傅把水向空地上一泼:“也不想想这些广告费都是谁拉来了。”

  刚走进办公室,还真看见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

  【第三节,扩胸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江编辑,你快看,”蒋壮壮一看见江山就汇报:“分给咱们办公室的电视机。”

  二十来岁的蒋壮壮目前在报社负责摄影,之前是浦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

  江山凑过去比划了几下广播操:“听门房鲁师傅讲,社里一共买了四台电视?”

  “咱们一台,鲁师傅一台,”丁铃铃主动介绍道:“新闻部一台,副刊部一台。”

  丁铃铃同样也二十出头,原先是副刊部的记者,一直跟在蔡文升手底下工作。

  在报社创立广告策划科之初,就向江山递交了申请。

  本来只想图个新鲜,没想到调过来后编辑、记者、甚至打听小道消息。

  学会得手艺,与日俱增。

  一段时间磨合下来,广告策划科的三人组……其它先不谈,反正这个月的奖金已经是全社最高的了。

  东方都市报有专门的广告业务征订科,目前也是报社人气最旺的部门。

  “总编室也没分着?”江山挺意外。

  “江总编说了,这次就四张电视机票,”丁铃铃也开始跟着电视比划:“先紧着一线的部门使。”

  “合着咱们和门房都成一线部门了?”江山正在努力下腰。

  “可不是嘛!”

  说话间,办公室里的三位,整齐划一的做起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大有日后,理发店开门操之势。

  这一会,江山正在教两元大将草拟合同:

  “理是这么个理,看上去也不难,但……关键就在于它太不难了,下面我们来看几份来自国外的广告合同……”

  赚钱之前,先得保证不被人套头。

  “明天我就要出发去广-州了,”江山想给自己培养两位得力干将:“我走了之后,你两把这些材料都学学透……”

  “嗳!”

  “伱就放心吧,江编辑。”

  这边刚说完,那边电话铃就响了。

  江山抓起了听筒:“东方都市报,请问你找哪一位?”

  下一秒捂上话筒,对着丁铃铃压着声:“以后电话都你先接。”

  丁铃铃倒是想接:“你手太快,我还没反应过来呢。”

  “是江山吧,”听筒里的声音可不是一般大:“我都听见你声了。”

  江山一听就知道是谁:“早啊黄老师。”

  “早早早,”黄永钰连声音都带着笑:“那事,我已经帮你办好了。”

  “我什么事?”话一问出口,江山也反应了过来:“不会是《射雕英雄传》的事吧?”

  黄永钰得意道:“我一个电话就办成了……”

  查良镛对于大陆转载自己的事一向支持。

  别说报刊转载,就连日后授权给张纪中的影视版权,也等于是白送。

  按金大家自己的话就: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我的。

  1979年的香江,是古龙武侠影视剧霸屏的年份。

  也正是在这年,湾湾同意对金庸的部分开禁。

  原本首发的也是《射雕英雄传》,只因为有“弯弓射大雕”这句话,就被《连城诀》替换了下来。

  “太好了,我就知道什么都难不到您。”

  这事对于《东方都市报》来说,的确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正好我明天飞广-州,”江山已经迫不及待:“具体的,咱们见了面再聊。”

  “你明天要来广-州?”黄永钰搁下了烟斗:“专门为这事?”

  “香江邮展的事您忘了?”江山提醒道:“邵老师和我约好了,先在广-州汇合,然后和参观团一块过去。”

  “这么说伯林也要过来?”黄永钰的玩心一向重:“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看看能不能把我捎上。”

  “估计不成,早半个月就决定的事了,”江山想想就悬。

  1979年,公办去港最容易,当年一家国营沪企在三个月内飞了香江十一趟,广-州的更勤。

  可,对个人却越来越严了,香江还在当年为偷渡者专门立下了几项惩治法令。

  但这些对于余思归父女来说,根本不算事。

  此行,他们也将同往。

  毕竟余庆涵在那边也有自己多年未见的老友。

  四月四日的香江,同样也是一年中人间烟火最旺的日子。

  由当地相关部门,牵头主办的“世界邮票博览会”如期开幕。

  国家邮政发行局组建的大陆参观团,一行二十余人本着学习经验的目的,走进了展厅。

  江山一直跟在邵伯林的身旁,一路不停的拍照。

  虽然,这次国内并没有给主办方送来展品。

  但江山一路看过去,发现具有中方特色的展品含金量还真不低。

  时间线打清代开始,然后民国、解放区、解放后……

  邮票原图、雕刻原版。

  吴作人的“熊猫’、陈之佛的“丹顶鹤”……都是些只能在档案室里见到的珍品。

  “江编辑,快看这。”

  “来了。”

  邵伯林发现了几套国外的生肖邮票,都搁在了一台展柜里。

  江山赶紧举起相机一一拍下,连文字说明也没放过。

  “你先在这拍,”邵伯林向四处张望了一下:“我去把其他同志叫过来看看。”

  “行,我就在这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