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电击般的事件发展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话本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三百六十三章 电击般的事件发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六十三章 电击般的事件发展

  1980年,春。

  故宫西侧,碧波荡漾、庭宇错落。

  与北海公园一桥之隔的ZN海,被包裹在一片连绵的天然湖泊中。

  花红植绿之间,一辆红旗牌小轿车缓缓的停了下来。

  这辈子首次踏入ZN海的江山同志,表情庄严的跟在侯锡九的身后。

  这一会的侯锡九,想着对方自打进入ZNH后就没再叨叨过一句,便开始做起了小同志的心理工作。

  “小江同志,”侯主任展开了亲切的笑容:“你不用紧张,别觉得进了严肃的场合就要严肃。”

  江山犟啊:“我没紧张啊!”

  “没紧张怎么不说话了?”

  “卢局昨天不是交代的嘛,什么话也别问,只管跟着走就好。”

  江山的脚步一顿:“这地方也要对外开放了?

  饶斌转脸对走在一块的江副局介绍道:“那个小伙子,就是我前几天提到的江山。”

  侯主任的几句话一说,江山还真的一点都不紧张了:“看来咱们是真的改革开放了。”

  侯锡九目光端正:“江山同志是卢局长的客人。”

  5月份?高低也就一个月的事了。

  饶斌面无表情的沉吟了一会:“小江你过来一下。”

  “行了行了,”卢旭章边走边说:“你也是来参加签订仪式的吧?咱们一块吧。”

  虽说这阵子的燕京城,风起云涌。

  “没想到吧?”侯主任也跟着停下了脚步:“不仅是ZHN,听说大会堂的对外开放时间,也正在研究讨论中呢!”

  见到对方招手后,江山赶紧跟着饶斌走到了一边。

  “这两天没什么人为难你吧?”

  到时候,一定得领着老爸老妈来燕京看看。

  “首长?”江山惊喜的声一扬,再次的见面感觉莫名的亲切:“您怎么在这呀?”

  “什么你的客人,”饶斌明显和卢旭章的交情不浅:“他明明就是我的客人。”

  “我来介绍一下,”饶斌:“这位是负责一机外事工作的江同志。”

  “还和我商讨了一下制作冰棍儿的具体过程。”

  江山老老实实:“是的。”

  “对,”饶斌点点头:“不过经组织研究决定,这句话最后已定为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了!”

  饶斌微微点了点头:“你们这是……?”

  忽然,一个半熟不生的声音传了过来:“是小江吗?”

  “商讨什么玩意?”饶斌的音量压不住了:“冰棍儿?”

  “小江?”

  但像江山这样一官半职没有、丝毫根基全无,还见天在钓鱼台、仿膳、听鹂馆来回溜达的人。

  “那,”饶斌放低了音量:“旅游局的人怎么把你叫这来了?”

  “没有,”江山:“谁都没有为难我。”

  “……”侯主任笑了笑,没戳穿对方开启了一路的聊天模式:“从今年5月份开始,ZH海将于节假日期间对外宾和普通群众开放。”

  在江山扑通扑通的心跳下,饶斌的目光由威转慈。

  “怎么,”饶斌:“伱把江山找来,是为了让他去参加签订仪式?”

  江山和侯主任闻声回头一看,机械部的饶斌和江副局,竟在一片花丛中向他们走来。

  想来也是巧了,后两个国营单位还都是旅游局的协管区域。

  “就为了这?”

  “报告首长,”江山汇报道:“卢局长命我在正筹拍的广告中,加入些旅游城市的宣传镜头。”

  侯锡九这会也跟着唤了声饶斌:“首长!”

  说话间,两個人已经走到了江山的面前。

  前方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前,双手背后的卢旭章微笑的走了过来。

  “我还想问你呢,”

  无法描述心情的江山,毕恭毕敬:“您好首长。”

  难免招惹些不必要的口舌。

  “哦?”

  江副局瞬的看向了江山:“只等东风那个?”

  还没多问几句,饶斌就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老饶,干嘛把我的客人拦在门口?”

  “小江同志还很年轻,应该多见见世面,”卢旭章:“尤其是外人见不到的世面。”

  这一会,三位领导在前面走着,江山和侯主任在后面跟着。

  听到这话的饶斌,忽然就从卢旭章的身上看见了财阀成功的秘诀。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听小江说,你俩最近正在研究冰棍儿?”

  “嗯!”

  “这个小玩意有什么好研究的?”

  “咱们旅游局不比你们家大业大,”卢旭章笑了:“除了这些小买卖,什么都投资不起!”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饶斌:“地主跑佃户家来哭穷,谁信啊!”

  甭管对方信不信,卢旭章这会也顾不上了。

  眼见合约签订的地点说话就到,他招招手把江山叫了过来。

  “一会啊,是六机部和香江联成航运,正式签订造船合约的现场。

  你随我们一块入场,见识一下国家造船业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

  ……

  1980年三月,亏损了十多年的中国船舶,在一句“到国际市场去寻找生路”的命令下,六机部的一行人也翻开了自己的通讯录。

  之后,接到对方求助的卢旭章,很快就为中国船舶拉来了第一笔海外订单。

  早在1963年,正当全体群众都在为我国第一艘万吨货轮成功下海,热烈欢呼的时候。

  日-本建造的48万吨级油轮,早已在海上远航。

  1980年,韩国在提出了“造船立国”口号的9年后,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造船大国。

  同样也是在1980年,被日-本参观团惊呼“你们怎么还在用三十年前造船方法”的中国船舶。

  也在大型关系户卢旭章的张罗下,争取到了原定于日-本建造的两艘2.7万吨位的货船:长城号、望远号。

  但是,尽管“世界船王”包氏兄弟给了中国船舶一个面子,可合约中的验收标准,却和海外没有丝毫区别。

  当“技术落后世界30年”与“国际标准”画等号的时候,大连造船厂的领导向六基部立下了军令状。

  18个月后,按照合同准时交付的“长城”号货轮,不但令复测了3、4、5遍的英国验收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还为打开国门做生意的中国船舶,招来了大量海外订单。

  但这一会的会议厅内,没人能比江山清楚,在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年代背后,有着无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血泪史。

  就像造船厂的汉子们事后回忆的一样,正是因为甲方检验员那套令人发指的检验手段。

  才令整个造船厂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去建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货轮。

  一阵掌声响起的时候,江山注意到了卢旭章与饶斌激动的目光。

  在这二位的眼中,不仅见到了中国船舶走向世界的起点,仿佛还看见了自己的管片踏入国际标准的行列。

  走出ZNH宴会厅的路上,卢旭章笑着对江山道:

  “我们局昨天开了个晚会,会上,我给他们端上了一盘文创冰棍儿。”

  江山想象不出那个场面:“他们吃了?”

  “多少都吃了几口,”卢旭章笑道:“有的临走时还问我要,我让他们自己回去做去。不但要做,还得通知几个旅游城市一起做。”

  “这么说过不了多久,燕京的景区内就能见到这些冰棍了?”

  “你当时不也说了嘛,”卢旭章:“这是个用不了一个月,就能面市创汇的项目。”

  看来如果顺利的话,等江爸江妈抵达燕京的时候,紫禁城就能见到五彩缤纷的冰棍儿了。

  想到这,江山的脸上不知不觉就笑开了花。

  恍惚间,卢旭章竟在他的脸上,见到了自己头一回为党献礼后的激动表情。

  没错,就是这种表情,这种为组织献计献利后的光荣使命感!

  “小江,跟我过来!”

  卢局长说罢,大步向前。

  四处打量的江山,紧跟其后。

  当两人一前一后走入一间中式庭院的办公室后,侯锡久同志铺开了一卷施工图。

  如果室外能够用古朴来比喻的话,那这间三十来平的办公室就只能用朴素来形容了。

  对于还没有正式办公地的旅游总局来说,ZNH无疑是最清雅的办公地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