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公知在大喊大叫,隐形冠军在哭泣_重生99做汽车巨头
话本小说 >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 第753章 公知在大喊大叫,隐形冠军在哭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3章 公知在大喊大叫,隐形冠军在哭泣

  第743章公知在大喊大叫,隐形冠军在哭泣

  2012年9月底,华夏开展了一个钢铁煤炭行业座谈会。

  在会上,相关部位和单位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华夏钢铁市场产能过剩,但是我们依然进口了大量的特种钢。

  进口的主要品种有三类。

  一是市场价格原因进口的一般品种钢材,无太高技术含量,这个肯定不是大家关心的。

  二是中外企业间合作协议形成的进口,如许多合资汽车厂指定使用外国汽车板,这部分的问题也不是那么的大。

  三是华夏依赖进口的钢材品种,主要包括:高端特钢、深冲镀锡板、工具钢、部分高端索具丝绳用钢、部分汽车及家电用钢等。

  很显然,第三部分是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而圆珠笔笔尖使用的特殊钢,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座谈会上被拿出来作为反面案例给大家进行了说明。

  这一下好了,相关的案例立马就出现在了华夏互联网上。

  “以前搞航母钢板这些东西,不适合过度的去宣传。”

  所以说这种钢材不是说华夏生产不了。

  特别是在一些公知的带领下,舆论的导向就更加不对劲了。

  “连圆珠笔尖都造不了,华夏离世界制造强国有多远?”

  在他们看来,说华夏不行,就是自己存在的最大意义。

  ……

  “小钢珠的旁边,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得达到千分之一毫米。”

  “曹总,我觉得笔尖钢这是事情,是打响新的南山特殊钢的一个好机会。”

  一些公知仿佛找到了新的宣传热点,开始不断的围绕着这个话题,在那里说华夏的科技是怎么怎么的不行,国外是怎么怎么的厉害。

  偏偏互联网上还真就有一批人相信这说法。

  甚至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他还站出来解释了一顿。

  奈何谢灵云的这种说法,压根就没有几个普通网友愿意相信。

  正好这段时间南山特殊钢收购了韶钢,有了自己的粗钢生产线。

  “总之,圆珠笔芯上的小钢珠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厉害的东西,加工精度非常高。”

  宝钢的态度就是如此。

  但这种所谓的技术壁垒,对于大企业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并不是什么坚不可摧的技术屏障,想研发就能研发的出来。

  为了证明华夏的钢铁技术没有问题,为了打破公知那些无知的言论,谢灵云觉得南山特殊钢必须去把笔尖钢给搞出来。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圆珠笔钢珠,一个是瑞/士,一个是东瀛。”

  他们的创始人当初进这个领域时,竞争压力是很小的,然后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不断的用利润去逐步研发新技术,从而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让一般的小企业进不来。

  那么结合南山特殊钢的工艺技术,稍微调整一下,就能生产出笔尖钢出来。

  笔尖钢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全世界就几家小公司在搞,他们是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

  “而这样的东西我们确实造不出来,国产的钢没办法造这种圆珠。”

  “虽然看起来只是个钢珠,但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4个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

  只是这种钢生产十几吨就能生产几亿的圆珠笔,销售渠道不好,利润低,品质特别,没有钢厂愿意生产。

  “如果精度不够,那么钢珠和笔尖的间隙就会要么太大要么太小。”

  “但是笔尖钢就不一样了,这是完全民用的产品,现在的热度又被炒作的很高,甚至已经到了涉及民族荣誉的程度了。”

  “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任何一个小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

  笔尖钢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全世界就几家小公司在搞,他们是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

  但对大企业而言,这种小领域市场规模太小,小到无法入眼,没必要去关注。

  “华夏一直对外号称自己是工业强国,竟然连一枚小的不能再小的圆珠笔钢珠都造不出来。”

  还鼓吹这就是人家的工匠精神,人家是行业的隐形冠军之类的。

  华夏国内完全能生产。

  这就给人感觉好像全世界就瑞士和东瀛的厂家能够生产。

  网上那么多沸沸扬扬的新闻,谢灵云自然是已经看到了。

  但对大企业而言,这种小领域市场规模太小,小到无法入眼,没必要去关注。

  这个事情,原本不是什么大事。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对外表示要生产笔尖钢,完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但这种所谓的技术壁垒,对于大企业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并不是什么坚不可摧的技术屏障,想研发就能研发的出来。

  他们的创始人当初进这个领域时,竞争压力是很小的,然后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不断的用利润去逐步研发新技术,从而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让一般的小企业进不来。

  “笔尖钢的性能要求在进行如此精度的加工时,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

  “如果间隙过小,墨水便不能顺滑流出;若间隙过大,则会导致漏墨。”

  相对动不动就以百万吨为单位来形容的大型钢铁来说,南山特殊钢这么一家钢铁领域的“小企业”,生产这种笔尖钢反而有优势。

  它们不需要专门去修建一座大型的生产线,只要在现有的试验生产线的基础上去灵活的调整工艺参数,就足够了。

  毕竟一炉铁水随便就是几十吨,华夏一年的笔尖钢需求,也就是几十炉铁水的事情。

  要是宝钢这种大企业去做,估计最终只能亏本卖才能做到比进口笔尖钢便宜。

  因为你把各种研发成本、生产线改造成本计算在内,价格一点都不便宜。

  但是对于南山特殊钢来说,这方面的压力就小很多了。

  甚至为了让这条笔尖钢的产线能够一直使用,可以让每次出炉的铁水减少一些,让铁水出炉的时间适当的变长一些。

  然后再把全世界的这个市场给抢走,让这条试验性质的产线能够一直开动起来。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谢灵云就主动的过来找曹阳了。

  “如果要研发笔尖钢,我们需要多长的时间?”

  曹阳大体上是能够明白这个事情背后的故事的。

  不过他也要考虑南山特殊钢这边的研发投入是否值得。

  毕竟还有不少的特殊钢种类是值得关注的。

  甚至南山系各个公司内部,也在结合部位工业大摸底的行动,在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看看哪些地方的零件上的钢材,华夏自己是搞不定的。

  毕竟有的时候你调查的不够深入,觉得某个零件是国内采购的,就是国产了。

  可是你进一步的去调查,可能这个国产零件的材料是从国外采购的。

  或者说你调查的时候,发现国产零件的材料是从其他国内材料厂家那边购买的,但是这个材料的母材其实是进口的,国内材料厂家只是做了一些后工序的加工。

  这些信息,你不花费足够的时间,不多次的去搞,其实是没有办法最终准确的掌握出来的。

  甚至每次的调查,都会冒出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一个星期就够了!”

  “嗯?”

  曹阳颇为诧异的看着谢灵云。

  一个星期就够了?

  这也太夸张了吧?

  “曹总,笔尖钢真的没有那么难,我们自己做的技术积累其实很丰富,只要拿出一种类似成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只是这个市场太小了,在华夏一年的销售额也就是一两个亿。”

  “到时候我们肯定要比进口笔尖钢价格要低才行,那就意味着一年的销售额可能还不到一个亿。”

  “哪怕就是考虑到国外的市场,也顶多就是翻两翻而已。”

  “所以国内的大型钢铁厂家都懒得搭理。”

  “要不是现在互联网上闹得那么欢快,我也不想去搞这个产品。”

  谢灵云这么一解释,曹阳倒是大概明白了。

  不过他又忍不住反问了一嘴,道:“这种涉及荣誉的事情,不是一般宝钢那些企业应该冲到前面去吗?”

  “是的,正常来说确实如此,据说相关部委也找了宝钢,不过好像人家找了个借口给推脱了。”

  谢灵云补充说明了一下。

  想着这是南山特殊钢收购韶钢之后的第一个动作,挣钱不挣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彻底的打响名气,让南山特殊钢从幕后走向台前,曹阳便同意了谢灵云的提议。

  有了曹阳的点头,谢灵云立马就在南山特殊钢的官微上面意外宣称公司将着手生产笔尖钢,预计一个月内可以有正式的产品出来。

  与此同时,南山特殊钢这边也安排了人员主动的跟各个大型的圆珠笔厂家联系,要让国产笔尖钢彻底的取代进口。

  让那些公知把嘴闭上!

  ……

  “金太,你不是说笔尖钢的难度很大,并且没有什么研发的意义吗”

  “为什么人家南山特殊钢说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这种钢材生产出来?”

  南山特殊钢在互联网舆论发酵的时刻对外宣传自己要搞笔尖钢,自然是上了一波热搜。

  国内钢铁行业的人自然也都在关注这个事情。

  赖亮本来都把这个事情放一边了,没想到半路上又有新情况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