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第一百八二 我有妙法,可救民百万_红楼之贾玉京
话本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186章 第一百八二 我有妙法,可救民百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6章 第一百八二 我有妙法,可救民百万

  第186章第一百八二我有妙法,可救民百万

  第二天一早,贾琼先到了长安县衙,将近期积压的政务处理一下。

  接着安排柳县丞在城外搭建临时难民营地,令马典吏带人清查大安坊,常乐坊和青龙坊的户籍人口。

  如今河南的蝗灾已经暴发,河南距离关中近在咫尺。

  每次河南或者山西,陕西有大灾,总会有大批灾民跑到京城来寻求赈济。

  贾琼昨天谋划了一个大工程,正好可以利用这些灾民,以工代赈,既可救灾,又能创收。

  这是个庞大的计划,隆庆帝,贾家族人,四王八公乃至他的众多亲朋好友,都能从这个计划中获益,而贾琼注定是收获最大的一个。

  处理完长安县的公务,吃完中饭,贾琼便又进宫面圣了。

  南书房中,隆庆帝正在跟几个大学士商议此次蝗灾的应对问题。

  张纯阳说道:“河南,冀州,山东都上报了灾情。

  这一次的蝗灾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恐怕要远超预期,不排除有流毒外省的可能性。”

  隆庆帝看向罗瑾问道:“罗爱卿,河南等地的义仓现有存粮多少?”

  罗瑾回道:“回皇上,从五月开始,户部已经开始筹集粮食。

  河南含嘉仓现有存粮二十二万石,山东临清仓有存粮三十万石,冀州保定仓有存粮二十五万石。

  后续还会有大约四十万石粮食,不日就能运抵山东。”

  隆庆帝皱眉说道:“怎么才这么点儿,这些粮食,也就够百万灾民半年之用吧。

  这场蝗灾范围这么大,受灾人口肯定远不止百万。

  朕不是命内库划拨了一百万两银子给户部吗,如何才筹到这么点儿粮食。”

  罗瑾无奈说道:“皇上,去年因为中原大旱,义仓中的大部分存粮都已经消耗殆尽。

  这些粮食,还是户部刚从江南各地收购的夏粮。

  最近几年灾情频繁,各地粮食价格一涨再涨。

  中原之地就不用说了,现在二两银子一石也未必能买到。

  如今江南的几个产粮大省,新粮价格也已经涨到一两一钱银子一石。

  再加上运粮北上的损耗,这已经是户部能筹集到的极限了。”

  隆庆帝问道:“此次受灾人口会有多少,内阁可有预测?”

  张纯阳回道:“回皇上,内阁预测,这次受灾人口恐怕会超过三百万,甚至有可能会达到五百万之数。”

  隆庆帝眉头紧锁,说道:“五百万!就算加上各地常平仓的存粮,也撑不了三个月。

  更不用说让灾民恢复耕种了,内阁可有应对之策?”

  罗瑾建议道:“今年江南等地没有什么大灾,臣以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田赋。

  等秋粮入库,应该能填上一部分缺口。”

  隆庆帝对这个办法并不是特别满意,他摇摇头说道:“江南前年水患严重,百姓生计本就艰难。

  再加重赋,恐怕会民怨四起,还有别的办法吗?”

  杨思诚说道:“臣以为民间其实并不缺粮,只是许多粮商大户囤积居奇,大肆收购粮食,故意抬高了粮价。

  臣以为应该对这些不法奸商进行打击,收缴粮食用于赈灾。”

  罗瑾闻言反对道:“粮商购粮贩卖本是合法经营,只要其如实缴纳税赋,朝廷有什么理由收缴他们的粮食,这与强盗何异?”

  李世睿说道:“任意收缴粮食确实不妥,不如朝廷向粮商先借一部分粮食,等到来年宽裕时再还上便是。”

  隆庆帝点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个主意,若是有人肯为朝廷解忧,可以酌情进行嘉奖。

  内阁尽快讨论个章程出来,先试行一下看看效果。”

  ……

  因为隆庆帝一直在跟内阁大臣们商议大事,这时候没有急事太监是不会进去打扰的,所以贾琼只能在南书房外面候着。

  等的时间太长,贾琼最后索性坐在栏杆上,靠着柱子打起了瞌睡。

  一直等了两个多时辰,太阳都要落山了,几个阁老才从南书房出来。

  张纯阳走在最前面,他看到贾琼后,只淡淡扫了一眼便走了。

  罗瑾冷哼一声,说了一句:“不懂规矩。”跟在张纯阳后面拂袖而去。

  李世睿,杨思诚,谢谦三人走在后面,见此情景,李世睿上前拍了拍贾琼的肩膀将他唤醒。

  他教训道:“玉京,你怎么在这里睡上了,成何体统。”

  贾琼清醒过来,忙行礼说道:“下官参见三位阁老。

  我有事要面见圣上,等得时间太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杨思诚说道:“你进去吧,小心些,皇上正因为蝗灾的事忧心呢。”

  贾琼拱手说道:“谢杨大人提醒。”

  等三人走后,贾琼整理了一番仪表后,才来到殿门口请见。

  进到南书房,贾琼便看到隆庆帝一脸愁容的坐在榻上。

  他上前几步行礼道:“臣贾琼参见皇上,吾皇圣躬金安。”

  “平身吧,你来得正好,来陪朕下盘棋。”

  “臣遵旨。”

  两人摆上棋局,下了几手,贾琼问道:“皇上可是在为灾情苦恼?”

  隆庆帝叹了口气说道:“这场蝗灾来势汹汹,河南,山东,冀州多地受灾,秋粮恐怕要绝收。

  这么多灾民,朝廷如何救济,真是让朕头疼。”

  贾琼问道:“皇上,内阁可有应对之法?”

  隆庆帝摇摇头说道:“杯水车薪,难竟全功。”

  贾琼说道:“臣倒是有些想法,愿为皇上分忧。”

  隆庆帝好奇问道:“朕和内阁都束手无策,伱有何良法?”

  贾琼说道:“前年长江流域水患之后,各地河道都有损毁,急需修缮。

  但因江南百姓急需重建家园,休养生息,所以朝廷无法多派劳役,河道隐患非常严重。

  若是再发水灾,损失肯定更加严重。

  不如引一部分中原之地的灾民去江南疏通河道,修筑堤坝。

  以工代赈,让江南各地官府富户出粮救助灾民。

  江南富庶,他们能承担得起。

  这样既可以解决一部分灾民生计问题,又能加快江南河务进度,一举两得。”

  隆庆帝闻言惊喜说道:“这个办法甚好,可以一试,可以一试!

  你觉得此法能救助多少灾民?”

  贾琼说道:“臣大致推算过,江南各地救助五十万灾民不是难事。”

  隆庆帝大喜:“好!此法若是奏效,朕记你大功!”

  贾琼拱手说道:“臣还有妙法,可救百万灾民,还可获利千万。”

  隆庆帝震惊说道:“此言当真?”

  贾琼肃然说道:“皇上面前,臣不敢妄言。”

  隆庆帝激动说道:“好,既如此,快将妙法说来。”

  贾琼瞥了侍立在一旁,伸着耳朵偷听的戴权一眼,说道:“皇上,法不传六耳。”

  隆庆帝会意,对戴权挥挥手说道:“你们都下去。”

  戴权不爽的看了贾琼一眼,带人退了下去。

  隆庆帝说道:“快将你的妙法说出来,若是装神弄鬼,朕定不轻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